首創(chuàng)!高齡孕婦遭遇高鈣危象險致命 小切口新術式解除“警報”
36歲的梅梅(化名)在懷孕15周時,遭遇了非常危險的內科急癥高鈣危象。由于梅梅正處于孕期,內科治療選擇受限。重醫(yī)附一院乳腺甲狀腺外科孔令泉教授團隊采用頸側小切口的方式實施了甲狀旁腺探查+腫大甲狀旁腺切除術,為梅梅解除了高鈣危象“警報”。據悉,該手術方式為西南首創(chuàng)。
今天,重醫(yī)附一院“百項特色技術巡禮”專欄推出“頸側小切口甲狀旁腺手術”,看乳腺甲狀腺外科如何通過技術的創(chuàng)新讓手術患者獲益更多。
5月,重醫(yī)附一院內分泌內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該患者36歲,懷孕15周,產檢提示高鈣危象,血鈣達3.75mmol/L以上(正常2.11-2.52mmol/L),甲狀旁腺素(PTH)達414.3pg/ml(正常12-88 pg/ml)。甲狀旁腺彩超提示左下甲狀旁腺區(qū)域有一個大小約35mm*17mm的異常回聲,考慮診斷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簡稱原發(fā)性甲旁亢)伴高鈣危象。
據了解,高鈣危象是內科急癥,患者可能出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消化道功能紊亂、急性腎損傷、精神意識障礙等癥狀,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由于患者正處于孕早期,無法進行對甲狀旁腺定位診治的甲狀旁腺ECT檢查、無法常規(guī)使用降鈣藥物等。雖給予積極的內科治療,但其甲狀旁腺素持續(xù)升高,達603.2Pg/ml,且血鈣仍高達3.60mmol/L。患者高鈣危象癥狀隨時可能加劇,危及患者和胎兒的生命,外科干預刻不容緩。
在內分泌內科、超聲科、麻醉科、重癥醫(yī)學科等多學科協(xié)作支持下,乳腺甲狀腺外科孔令泉教授為患者進行急診手術,通過長度僅2.5cm的頸側小切口,用時不到半小時順利完成了甲狀旁腺探查+腫大甲狀旁腺切除術,術中出血不到10ml。術后第1天,患者的甲狀旁腺素和血鈣水平降至正常范圍,高鈣危象“警報”解除,并順利拔除了引流管,手術非常成功。
孔令泉教授介紹,針對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甲旁亢的治療,國內外多采用常規(guī)經頸前橫切口手術方式,手術切口長度約5至7厘米,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手術時間較長,特別是術中對甲狀腺的牽拉、刺激,容易發(fā)生術后出血、機械性甲狀腺炎和短暫性甲狀腺毒癥等嚴重并發(fā)癥。
能否在手術中不完全暴露充血腫大的甲狀腺,減少對甲狀腺的牽拉、刺激,以更小的創(chuàng)傷和更短的手術時間找到并切除病變的甲狀旁腺,降低術后出血和短暫性甲狀腺毒癥等并發(fā)癥,一直是孔令泉教授團隊思考的問題。
通過多年的臨床探索,孔令泉教授團隊國際上首次提出“甲狀腺毒癥是腎性繼發(fā)甲旁亢手術的常見重要并發(fā)癥及其防治”,被國內專家指南與共識“慢性腎臟病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外科臨床實踐中國專家共識”所采納。
同時,在超聲科劉麗萍、李茂萍、涂波、彭曉瓊和李穎穎等,以及核醫(yī)學科龐華主任和放射科呂發(fā)金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孔令泉教授創(chuàng)新性開展了超聲引導納米碳注射定位下經頸側小切口的甲狀旁腺切除術,并在國內首創(chuàng)超聲引導納米碳注射定位下通過雙側頸側小切口的甲狀旁腺切除術治療腎性繼發(fā)性甲旁亢患者。該手術方式顯著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有效降低了術后出血和短暫性甲狀腺毒癥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小切口”患者送給孔令泉教授團隊的錦旗
擅長乳腺癌、甲狀腺癌、甲狀旁腺疾病(甲狀旁腺增生、甲狀旁腺腫、甲狀旁腺功能增強、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的診治;甲狀腺癌術后永久性甲旁減和低鈣血癥患者甲狀旁腺移植手術,甲旁亢頸側小切口微創(chuàng)手術,甲狀旁腺功能增強或亢進相關骨質疏松、轉移性血管鈣化和全身異常遷徙性鈣質沉著?。ㄈ缒I結石等)的診斷與防治。
乳腺、甲狀腺、甲狀旁腺:周三上午、周五上午(袁家院區(qū));
甲狀旁腺與骨代謝異常專?。?/span>周六上午(袁家崗院區(qū))。
來源 |乳腺甲狀腺外科
組稿、編輯 | 龍利蓉
排版 | 於芳
校對 | 姜佳妮
審核 |劉煜亮 厲紅元 鄧興宇 李丹